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 正文

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大约提升1个等级左右

发布时间:2022-05-06 21:32:02编辑:来源:

7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20〕51号)(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实施。这份文件具体讲了啥?9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该文件进行了解读。

会上介绍,据统计,2011年至2019年,全省累计投入资金73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4169万亩,为全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近700亿斤、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2019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380万亩,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年度目标任务,在农业农村部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结果的通报中,我省综合排名全国第9位。

但是,当前四川农田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帐较多等问题。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小余介绍,“十二五”以来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中达到“三网”配套的比重不高,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相当部分地方工程性蓄水严重不足,还有不少旱山村、望天田,全省常年因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损失粮食15至20亿斤。

他介绍,《意见》共四部分,包括总体要求、重点工作、强化资金投入和机制创新、保障措施。《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今年全省累计建成4430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建成5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全省粮食年产量700亿斤以上。

据评估,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大约提升1个等级左右,粮食产能大约提高10%-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50公斤以上,特别是在严重气象灾害年份,项目区粮食产能稳定性水平要明显高于非项目区。到2022年我省完成5000万亩建设任务后,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将能生产约占全省80%的粮食。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