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机 > 正文

锂离子电池PACK影响电池放电倍率的主要因素

发布时间:2022-07-10 17:20:54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锂离子电池PACK影响电池放电倍率的主要因素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解答:1、锂

大家好,小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锂离子电池PACK影响电池放电倍率的主要因素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解答:

1、 锂离子电池具有容量大、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发展迅速。容量作为其最关键的性能指标,备受研究者关注。

2、 相应的锂电池组正朝着大容量、快充电、长寿命、高安全性的方向发展,这也对其制造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

3、 锂离子包主要是对电池经过筛选、组装、封装、装配后的电气性能进行测试,以确定容量和电压差是否合格的产品。

4、 电池组中需要特别考虑串联和并联电池单元之间的一致性。只有具备良好的容量、荷电状态、内阻和自放电一致性,电池组的容量才能得到发挥和释放。如果一致性不好,会严重影响电池组的整体性能,甚至会造成过充或过放,造成安全隐患。

5、 良好的匹配方案是提高单体一致性的有效途径。

6、 锂离子电池受环境温度的限制。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电池容量。

7、 电池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可能会影响循环寿命,温度过低容量难以发挥。

8、 放电率反映了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但放电率太小,充放电速度慢,影响测试效率。如果倍率过大,由于电池的极化效应和热效应,容量会降低,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充放电倍率。

9、 第一,匹配一致性

10、 良好的电池匹配不仅可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还可以控制电池的均匀性,这是实现电池放电良好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的基础。

11、 而电池容量差的电芯交流阻抗的分散程度会加剧,进而削弱电池组的循环性能和可用容量。

12、 徐梦菲提出了一种根据电池特征向量进行电池匹配的方法。

13、 该特征向量反映了单体电池充放电电压数据与标准电池充放电数据的相似性。

14、 电池的充放电曲线越接近标准曲线,相似度越高,相关系数越接近1。

15、 这种匹配方法以单个电压的相关系数为主要因素,再结合其他参数进行匹配,可以得到更好的匹配效果。

16、 这种方法的难点在于需要提供标准的电池特征向量。

17、 由于生产水平的限制,每批电池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很难得到一组适合每批电池的特征向量。

18、 张剑锋等。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单个细胞间差异的评价方法。

19、 首先通过数学方法提取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点,然后进行数学抽象,实现对电池性能的综合评价和比较。将电池性能的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为电池组综合性能的优化组合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池选择和匹配的综合性能评价体系。通过主观德尔菲评分与客观灰色关联度计算相结合,建立了电池多参数灰色关联模型,克服了单一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的片面性,实现了动力型动力电池的性能评价。评估结果得出的关联度为后期电池选型匹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21、 动态特性匹配法主要根据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实现匹配功能。其具体步骤是:首先提取曲线上的特征点形成特征向量,以每条曲线的特征向量之间的距离作为匹配指标,然后选择合适的算法实现曲线的分类,从而完成电池匹配过程。

22、 这种匹配方法需要

23、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充电速率、上限电压和恒压截止电流,以保证充电容量能够实现,充电效率和安全稳定性达到最优。

24、 目前大部分动力锂离子电池采用恒流-恒压充电模式。

25、 刘等分析了磷酸亚铁锂系和三元系电池在不同充电电流和不同截止电压下的恒流和恒压充电结果,发现:(1)当充电截止电压一定时,充电电流增大,恒流比减小,充电时间缩短,但能耗增加;(2)充电电流一定时,随着充电截止电压的降低,恒流充电比例降低,充电容量和能量降低。为保证电池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不应低于3.4V

26、 需要平衡充电时间和能量损耗,选择合适的充电电流和截止时间。

27、充电中的均衡方式是指动力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均衡,一般是在电池组单体电压达到或高于设定的电压时开始均衡,通过减小充电电流防止过充电。

祁华铭根据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不同状态,通过电池组均衡充电控制电路模型、均衡电路微调单体电池的充电电流,提出了一种既能够实现电池组快速充电,又能够消除单体电池不一致对电池组循环寿命影响的均衡充电控制策略。

29、具体是通过开关信号,将锂离子电池组整体能量对单体电池进行补充,或者将单体电池能量向整体电池组进行能量转换。

30、在电池组充电过程中,通过检测各个单体电池的电压值,当单体电池电压达到一定值时,均衡模块开始工作。

31、把单体电池中的充电电流进行分流从而降低充电电压,分出的电流经模块转换将能量反馈回充电总线,达到均衡的目的。

张志提出了一种变倍率充电均衡解决方案,该方案的均衡思想是只对能量低的单体电池进行附加能量补给,避免了将能量多的单体电池能量取出的过程,这就大大简化了均衡电路的拓扑结构。

33、即采用不同的充电倍率对不同能量状态的单体电池进行充电,从而达到良好的平衡效果。

三、放电倍率

放电倍率对于功率型动力电池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

36、电池的大倍率放电,对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等都是一个考验。

37、对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而言,其结构稳定,充放电过程应变小,具备大电流放电的基本条件,但不利因素是磷酸铁锂的导电能力较差。

38、电解质内的锂离子扩散速度是影响电池放电倍率的主要因素,而电池内部离子的扩散又与电池的结构、电解质浓度密切相关。

因此不同的放电倍率导致电池的放电的时间、放电电压平台不同,进而导致放电容量的不同,这对于并联电池组来说尤为明显。

40、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放电倍率。

41、放电容量与放电倍率(电流)的关系可以用Peukert方程描述:式中:I为放电电流;n为Peukert常数,与电池的结构相关,其值在1.15~1.42;K为常数,是与蓄电池中活性物质的量有关的常数。

电池的可用容量随放电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姜翠娜等研究了放电倍率对磷酸铁锂电池单体可放出容量的影响,将一组同一型号初始一致性较好的单体电池均以1C电流充电至3.8V,然后分别以0.1、0.2、0.5、1、2、3C的放电倍率放电至2.5V,记录电压与放出电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44、实验结果表明,1、2C放出的容量分别是C/3放出容量的97.8%和96.5%,放出的能量分别是C/3放出的能量的97.2%和94.3%,由此可见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大,锂离子电池放出的容量和放出的能量有明显减少。

图1不同放电倍率的电压-放电容量曲线

锂离子电池在放电时,一般选用国家标准1C,最大放电电流通常限制在2~3C。

48、在大电流进行放电时,会产生较大的温升并导致能量的损耗。

49、因此需实时监控电池组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对电池造成损坏、减少电池的使用寿命。

四、温度条件温度主要影响电池内部极片物质的活性和电解质性能。

51、温度过高和过低对电池的容量都有较大的影响。

低温时电池的活性明显降低,锂的嵌入和脱出的能力下降,电池内阻、极化电压增加,实际可用容量减少,电池放电能力下降,放电平台低、电池更加容易达到放电截止电压,表现为电池可用容量减小,电池能量利用效率下降。

温度升高时,在正负极之间的锂离子脱出和嵌入变得活跃,从而电池内阻减小,内阻稳定时间变长,使得外电路中电子迀移量增多,容量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54、但是电池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正极晶格结构的稳定性会变差,电池的安全性会降低,电池的寿命会明显缩短。

李哲等研究了温度对电池实际可放出容量的影响,记录了不同温度下电池实际放出电量与标准可放出容量(25℃时1C放电)的比值。

56、将电池的容量变化与温度进行拟合,得到:式中:C为电池容量;T为温度;R2为该拟合的相关系数。

57、实验表明,低温下电池容量衰减极快,而在常温左右容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长。

58、-40℃时电池的容量仅为标称值的1/3,而在0℃到60℃,电池容量从标称容量的80%升至100%。

分析认为,低温下欧姆内阻的变化率大于高温下的变化率,这表明低温对电池的活性影响较为明显,从而影响电池的可放出电量。

60、随着温度上升,充电和放电过程的欧姆内阻、极化内阻均下降。

61、不过在较高温度时会破坏电池内的化学反应平衡和材料的稳定性,导致可能产生副反应,从而对电池容量和内阻产生影响,导致循环寿命缩短甚至降低安全性。

因此,高温和低温都会影响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实际工作过程中应通过增加电池热管理等方法保证电池工作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63、在电池组PACK测试环节可以建立25℃的恒温检测室。

原文标题:锂电PACK放电容量影响因素?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锂电联盟会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