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手机 > 正文

您的手机检测39个病毒(谁先查杀的“超级手机病毒”“XX神器”呢)

发布时间:2022-06-16 18:25:02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您的手机检测39个病毒,谁先查杀的“超级手机病毒”“XX神器”呢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

大家好,小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您的手机检测39个病毒,谁先查杀的“超级手机病毒”“XX神器”呢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XX神器”,一种“超级手机病毒”,非常流行。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转载,但我闻到的更多是宣传的味道。带着好奇,作者开始了寻找、阅读和思考。这里,简单说一下三个相关的问题。

一.到底是谁先查杀的?只是宣传噱头而已。

“超级手机病毒”的出现,给手机安全软件企业创造了疯狂的营销机会。借此机会营销360手机卫士、百度手机卫士、腾讯手机管家、金山毒霸、瑞星、PP助手、华为手机管家等。仅从这个宣传,笔者将其分为两类。

一个是不靠谱。主要表现就是标题党,号称第一杀。金山毒霸在中国新闻网发消息称“超级手机病毒凸显移动安全隐患,金山毒霸率先查杀”;百度手机卫士在CNET科技信息网发了一条“短信蠕虫通过短信自动扣话费,百度手机卫士第一时间拦截”的消息;瑞星在泡泡网发消息“七夕爆发XX神器手机病毒,瑞星率先查杀”。而打开正文阅读,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病毒都能被拦截查杀。

另一种基本可靠。第一,有可靠的事实。利用在深圳的位置优势,腾讯手机管家团队协助深圳警方破获手机病毒案件,从而宣传自己。第二,宣传方式靠谱。比如PP助手强调手机病毒的防范,华为手机管家强调手机的安全性。第三,宣传词描述可靠(真假难辨)。30强调率先查杀,并拿出了具体的时间点:7月28日率先捕获木马样本后,8月2日检测到有爆发式传播的情况,目前国内已首次查杀该木马。

谁先杀了它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读者仔细分析,等到公示稿出来的时候,三大运营商已经做完了最关键的环节:切断沟通渠道。剩下的就是手机里卸载应用的问题,不用杀毒软件也能做到。率先杀只是一个噱头,吸引不会卸载手机软件的人来应用他们的产品。

二。真的是超级手机病毒吗?只是恶意程序而已。

关于这个“XX神器”,有不少名字。如:短信蠕虫、手机“蝗虫”病毒、“蝗虫”木马、‘XX神器’手机病毒和超级手机病毒。

我专门查了一下手机病毒的定义。手机病毒至少要有传染性和破坏性的手机程序。“XX神器”的破坏性在哪里?用户最多会损失一点通信成本。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所有关于此事的报道都将其定义为病毒或木马,或者是手机软件公司在进行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要么是媒体人,要么是不认真思考的外行人直接用。总之不严谨,不专业,不真诚。

我该叫它什么?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可靠,定义为“XX神器”恶意程序。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下的国家网络安全应急组织,是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网络安全技术协调机构。在这次事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这只是一个恶意程序。程序很简单,光明正大,经过用户授权安装。它的出现是因为生产者法律意识淡薄。该程序之所以能广泛传播,是因为用户缺乏安全意识,对Android操作系统和应用知之甚少。

三。事件过程中谁不作为?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运营商不完全行动。8月2日,三大运营商首次出现在新闻中。他们的做法:全网拦截,切断带有恶意程序的短信传输通道;通知用户:通过官方微博、媒体等方式通知用户。不随意点击或删除短信;推广产品和服务,包括推广自己的做法,推广自己的手机卫士。第二点没做好。有多少点击APK的用户会关注三家运营商的官方微博?用点对点短信不是更有效吗

中南大学的法学教育是不作为的。对于计算机和软件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基础课中,要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不能做的,如果做了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如果这个19岁的大一新生,知道自己简单做了一点程序,就触犯了刑法,会被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他敢做吗?

手机安全软件公司不作为。如果360宣传消息属实,7月28日首次捕获木马样本,8月2日检测到爆炸式传播情况,为什么不立即采取措施?你觉得这种程序不值一提吗?那你为什么在它广泛传播后,定义它为病毒来推广自己呢?或者,手机安全软件企业提前监控,但不想马上处理,有自己的考虑?

最近关于手机安全的新闻很多。除了这一事件,8月1日,美国安全研究人员披露了两个手机安全漏洞,可能使全球20多亿手机用户中的90%面临密码被盗和数据被盗的风险。还有“苹果手机后门事件”,现在还在继续。希望苹果除了承认,还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但是媒体传播的作用有限,很多用户看不懂。

作为可能的受害者,用户有必要做一些手机安全方面的事情,比如主动学习手机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意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