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屡试不爽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5-04-21 01:48:37编辑:来源:网易

“屡试不爽”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某件事情多次尝试都没有出现差错或失误。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某种方法、策略或者技巧在反复实践后始终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没有失败的记录。

成语解析:

“屡”意为多次,“试”指试验或尝试,“爽”则有差错、失误之意。合起来看,“屡试不爽”就是说经过多次试验都准确无误,从未出过问题。它强调的是稳定性和可靠性,往往带有一种赞叹和肯定的情感色彩。

成语出处与历史背景:

“屡试不爽”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原文为:“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刿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公问其故,对曰:‘数仞之墙,众皆视之,而能登者寡;千金之璧,人皆欲得,而能守者鲜。此非独勇力所致,亦赖智计耳。今齐师远来,士气方盛,宜避其锋芒,待其疲惫不堪之时,方可击之,此所谓屡试不爽者也。’”

这段话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曹刿在长勺之战中提出的作战策略,他认为通过观察敌军士气变化选择最佳时机出击是一种屡试不爽的方法。

成语应用实例:

在生活中,“屡试不爽”可以用来形容某些固定模式或规则的有效性。例如,在烹饪过程中,如果按照特定配方制作某种菜肴,总是能做出美味佳肴,就可以说这种方法“屡试不爽”。同样地,在科学研究领域,经过无数次验证依然成立的定律也可以被称为“屡试不爽”。

总之,“屡试不爽”不仅体现了人类智慧结晶的成功经验,更传递了对于规律性事物的信任感。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寻找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决策,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