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深奥而有哲理的古文
发布时间:2025-04-19 00:45:17编辑:来源:网易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天地之间,万物皆有其道。人生在世,行于世间,当以宁静致远,以节俭养德。此乃修身齐家之根本,亦是立身处世之要义。
静者,心之本也。浮躁喧嚣,人心易乱;沉潜内敛,则神定气闲。古语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繁华尘世中,若能常怀一颗宁静之心,不为外物所扰,不被名利所惑,方能在纷繁复杂之中寻得自我,成就真我。古人读书治学,必先静坐养性,而后笔墨挥洒;今人修行悟道,亦需摒弃杂念,专注一心。静,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智慧,它让人看清内心,洞悉世界。
俭者,德之源也。节俭并非吝啬,而是对资源的珍视与尊重。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奢侈浪费,虽一时满足感官之乐,却终将耗尽根基,招致灾祸。而节俭之人,常知足常乐,懂得珍惜当下,心存敬畏,如此方能修身齐家,安邦济世。
静与俭相辅相成,犹如日月同辉,缺一不可。静可养心,俭可养德,二者结合,方能成就大智、大勇、大仁、大义之人。试看古今圣贤,无不以静修己身,以俭养德,故能流芳百世。反观那些因浮躁而迷失方向、因奢华而败落的人,终究难逃历史的审判。
故而,吾辈当以静修身,以俭养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如此,则人生之路虽漫长,亦可坦然前行,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