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汽车 > 正文

评测上海大众新POLO怎么样及上海大众新POLO的性能如何

发布时间:2022-05-16 22:12:01编辑:来源:

2002年上海大众用国产的POLO车型在国内市场诠释了“高品质小车”的含义,这一名词在国内迅速的被普及开来,后来诸多汽车巨头纷纷推出高端小型车来争夺POLO的市场,但先发制人的POLO在那个年代已经就是“高品质”的代名词,其地位很难会被撼动。

伴随着多年的小改款,第4代的POLO在国内的销售也步入了“暮年”,好在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在POLO平台上后续推出的晶锐车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POLO销售的疲态,但随着海外第5代POLO的问世,国内消费者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继续享受有望“同步引进”的新POLO,但实际上我们比海外消费者多等了2年时间。

2年时间换来了一副相当不错的模样,不过整体的行走机构相较老款却没有明显的变化,车身尺寸的稍微加大对于一款小型车而言并不能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新POLO的魅力究竟在哪里,我想这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的话题……

放弃可爱路线——小型车里的硬汉

开着红色的新POLO在北京城区游走,我并没有感觉到车外路人有什么异样的眼神,因为新POLO已经不是那款看上去只是适合女孩子的“可爱”小车,相反,硬气的外观和路面上相当稀少的曝光率,让大家在羡慕的同时也就忘记开这款车的是一个五大三粗的胖子了。

上一代POLO给人的感觉就是“亲和”,无论是最早一版还是中后期小改款的“劲情”、“劲取”都可以套用这套理论。不过随着大众汽车整体家族设计特征的改变,在新POLO上面我们很难看到以往的秀气,取而代之的是锋利的前大灯带来的视觉冲击,中网尺寸的减小并没有削弱大灯的“侵略性”,相反由于两条镀铬装饰条突出了犀利的车头造型。

前保险杠的左右两个凸起设计可以追溯到奥迪A4L和A5上面,这种处理非常的运动化,加强了视觉的延伸,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车头的长度,这种设计只能让驾驶者在移动车辆的时候更加小心。

新POLO尾部造型略显单薄,尾灯的设计也收敛了很多,与张扬的车头形成了较大的反差。除了尾门上的镀铬装饰条外,主要的亮点还是在充当后备箱开关的“VW”车标上,尽管已经不算是特别新鲜的设计,但这还是头一次出现在POLO车型上面,极大的提升了设计品质。

晶锐属于POLO的后续型号,早在晶锐上市时,上海大众就以年轻态的思路进行营销,时至今日,两款车型放在一起明显感受到定位和用户群上的不同,晶锐已经趋于家用,POLO则是新时代小钢炮的代表,相比之下,还是新POLO更加的年轻。

家族风格明显——内饰营造精品居家氛围

作为一款精品家用小型车,新POLO的内饰设计传承了大众新一代家用车的设计理念,以精致设计和优秀的用户使用体验作为首要的任务。上深下浅的颜色搭配是目前流行的做法,出现在很多细节上的金属装饰以及中控台周围的黑色面板都相当给力,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会欣然接受这些“亮点”。

真皮的三幅式方向盘拥有大众最新的家族设计,尽管由于定位原因没有装备多功能按键,但细节上却一点不含糊,无论是VW标周围的镀铬装饰条还是金属的装饰组件都显示出车主的品味。从手感上来说,方向盘的真皮材质比较舒服,而且即便是手心出汗,也不会出现滑落的情况。

白色背光的仪表盘看起来已经追上了朗逸、速腾的配置,但实际上小尺寸的行车电脑显示屏还是会让消费者马上感觉到大众系列车型中的等级差异,而且这块显示屏红色的背光明显不如大众其他车型上的白色背光识别效果好,好在显示内容并没有因此减少,依旧保留了车速警报等功能。

不过车内乘客的注意力更多的时候还会集中在中控台上,无论是媒体播放区域还是空调区域,新POLO的按键选材都非常到位,除了手感出色之外,也会给人“高档次”的感觉。空调调节旋钮和音响调节旋钮的阻尼并不相同,除了组件来自不同的供货商所致的区别之外,大众更多的时候还是考虑到用户在操作时的识别性。

当然,新POLO的内饰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在非常优质的细节做工外,我们还是发现前控制台区域的选材依然没有摆脱“小型车”的束缚,各种硬质塑料或塑胶轮番的大面积出现在很多区域。而车门上的包裹也没有像日系精品小车看齐,用织物的材质取代了真皮,这也会给用户带来一些“失落感”。

配置提升不多——由“技术过剩”变为“应该有”

在新POLO的配置表上,我们看到了一款高品质小车应该有的绝大多数功能。横向比较,新POLO比老款增加的功能比较有限,这势必不能维持POLO车型“技术过剩”的用户形象,因为竞争对手们的配置水平都已经跟上来了。

除了比较贴心的自动空调系统,我们很欣喜的在新POLO上面看到了座椅加热的按钮,在寒冷的冬季只需轻按开关,前排座椅的坐垫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让驾乘者感受到热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POLO的座椅加热覆盖面积较大,除了坐垫还包括了腰部,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

RCN110CD音响系统相比老款POLO有了很大的进步,除了支持常见的CD播放和收音功能,还加入了AUX外接音源和SD卡播放的支持,但这还不够,现在流行的USB或iPod支持并没有出现在新POLO上面,这一点非常不符合车型本身时尚的定位。

可加热的外后视镜解决了雨雪天气的视野不佳的问题,这在国产小型车也是比较难见到的配置。不过如果用户想要使用这个功能或仅仅需要调节一下外后视镜的角度,就会发现控制旋钮的位置实在是有些“别扭”,多数男性驾驶者都会发觉不适应。

加长轴距还不够——乘坐空间依然是软肋

新POLO的外形尺寸相比老款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包括长度增加54mm、宽度增加32mm、轴距增加10mm,这些对于一款小车来说都是比较正面的改变,但实际上为了照顾外形和内装,我们并没有发现新POLO的内部空间比老款有什么根本的变化。

为了来形象的展示新POLO的内部空间,我们找来了一位身高161厘米的女性体验者,毕竟女性车主会占到POLO全部销量的很大一部分,而161厘米的身高在国内年轻女性中也很具有代表性。

调节范围较大的前排座椅几乎照顾到所有体型的驾驶者,即便是我们身高超过190厘米的编辑坐在里面也表示可以接受,所以前排的空间并没有什么悬念。

不过后排就不是那么乐观了,如果是161厘米的女性驾驶者坐在前排,那么后面的女性乘坐者可以获得相对不错的乘坐空间,但实际上若前排驾驶者体积较大,那么留给后排的空间就比较局促了,人均身高超过平均标准很多的家庭还是不要尝试新POLO了。

对于没有家庭压力的小两口来说,新POLO作为代步工具还是非常合适的,特别是我们测试的这款车型还装备了真皮的座椅,除了前排的电加热外,其真皮的材质也是比较舒适的,特别是座椅正面的打孔设计,摸上去手感极佳。如果非要找一些不足的话,那就是坐垫的厚度略小,包裹性并不是十分出色。

储物空间丰富——手套箱暗格比较贴心

丰富储物空间一直都是这类高品质小车必须要拥有的,新POLO在空间利用方面没少下功夫,包括门板在内的储物格尺寸都非常可观,极大的方便了随身物品较多的女性车主。

手套箱的空间看起来并不是十分充裕,但实际上这里隐藏了“玄机”。手套箱内设计的暗格比较贴心,只要用户稍微在盖板上放置一些不重要的物件挡着,即便是车内不幸遭遇窃贼,一般情况下也发现不了这个暗格,可以临时放置一些贵重的物品。

位于手刹拉杆下方有一处储物空间,初次使用我们也闹了一些笑话——刚上车的时候驾驶者手里的钱包很被自然的放在了这里,但当挂上挡准备松开手刹的时候,发现这个储物格的高度有点小了,手刹被卡住,只能把钱包拿出来。从实际使用来看,这里可以临时放置一些票据或是高速公路收费卡等物件,在行驶中有手刹挡着不会轻易滑落出来。

后备箱在不放倒座椅后拥有约250L的储物空间,相比其它车型确实不算大,好在两厢车的优势就是可以放倒第二排座椅获得更大的空间,这时可以获得952L的行李仓空间,应付一般货物的转运应该是足够了。

后排座椅既可以直接放倒靠背也可以把坐垫拉起来后再放倒靠背,这样做的区别主要是所释放空间容积上的不同。这里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使用者未能先安置好后排安全带的位置,可能会导致所有的安全带以及插头均被放置在坐垫下面,这对行驶安全是非常不利的。

继续做一款给力小车

从“技术过剩”到“顺应需求”,POLO家族在国内8年多的时间内经历了家庭用车的各个时期。把一款新POLO停在身边仔细去查看每一个细节,即便是“阅车无数”的我们也很难去给新POLO挑出什么明显的缺陷。有些遗憾确实是大众家族定位差距所带来的,我们并不能奢望一款小型车能够比中型车的细节更好,况且新POLO的售价在今天看起来并不是很高。

给力是2010年的流行词汇,相信这个词还会继续流行下去,这个道理对于新POLO也同样适用——新POLO是2010年底上市的,作为一款德系高品质小车,新POLO的地位是日系和韩系同级车型所无法撼动的,所以新POLO也会国内车市流行很长的时间,应该不会有人会对此有疑义。

当然,一款车内外设计再怎么好并不能代表一切,毕竟车是用来驾驶的,实际的驾驶体验更可以考量一款车的真实情况。凤凰测将在近期推出上海大众新POLO的性能测试文章,敬请期待。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