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 > 正文

评测Bragi The Dash蓝牙无线与索尼的这款设备哪个价格更高

发布时间:2022-07-08 06:58:02来源:

导读 比对手迟到了半年的PS VR终于发售了,高端VR领域的三国鼎立局面也正式开启。PS VR因为2999元的低廉的售价而被业界和消费者看好,不过同时

比对手迟到了半年的PSVR终于发售了,高端VR领域的三国鼎立局面也正式开启。PSVR因为2999元的低廉的售价而被业界和消费者看好,不过同时PSVR与它的竞争对手HTCVIVE、OculusRift比起来参数不是那么够看,定位技术有很大的局限,控制器居然是六年前搭配PS3使用的Move,而且PS4的机能相比于高配电脑来说也是捉襟见肘。

在七月份的CJ上,HTCVIVE中国区总经理汪从青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PSVR售价便宜是产品技术老旧落后的体现”,“PSCamera和PSMove都是几年前的产品,体验不佳”。

70a629f68c2460c29d7931331d06c719e0db58fe.jpg

那么PSVR的表现究竟如何呢?

设备安装

PSVR的安装相对于HTCVIVE和OculusRift还是非常简单的,当然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说不上方便。

PSVR的运算单元需要一根线连接电视,两根线连接PS4,一根线连接电源,两根线连接PSVR本体,本体还需要连接一个耳机(这里说一句,PSVR不支持包括自家金耳机在内的无线耳机,因为耳机声音需要经过处理单元运算生成环绕效果),PS4还需要连接PSCamera摄像头。是不是看见这一堆线就够头痛了?

处理单元连接PS4的两根线,一根HDMI需要连接PS4后边,USB线连接PS4前端,所以理线这件事就可以逼死强迫症了,因为不管怎么整理它都将是一团糟。

PSVR不像HTCVIVE那样强调用户移动起来游玩,甚至几乎所有游戏都能坐着游玩,所以对游玩区域的要求要小很多(毕竟单一摄像头取景范围也有限)。因为至少要让摄像头扫描到头和手的范围,所以距离摄像头两米左右的距离还是很必要的。

佩戴

在三款VR设备中,PSVR的重量是最重的,但是经过HMZ头戴显示器三代的技术积累,索尼在头戴设备的舒适度上看来已经大功初成了。

索尼将PSVR的整体重量完全分布在了使用者的头顶,并在后部调节部分适当配重,抵消前部机体的重量,这样一来PSVR不会像其他HMD压迫用户的鼻梁和颧骨。用户很容易忽视掉头顶的重量,而且PSVR的目镜可以前后移动,方便戴眼镜用户的佩戴。佩戴好之后用户前推目镜还可用通过下边看到外边的情况,寻找一下手柄,看一眼手机什么的并不用频繁摘下设备。

与皮肤接触的目镜周边采用柔软的橡胶胶垫,佩戴感觉很舒适,遮光效果也不错。但是鼻托的部分不知是不是因为亚洲人鼻子比较小,会有漏光的现象,不过并不严重。也可能是为了让空气流通而采用这样的设计,可惜PSVR仍然会有镜片雾化的情况,如果比较容易出汗的人使用的话就需要不时摘下机器擦拭一下。

空间定位以及控制器

如果说PSVR为了价格而牺牲了什么的话,应该说就是空间定位和控制器了。PSCamera和PSMove都是古老的技术。

在体验中PSVR的总体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由于只有一个用于空间定位的摄像头,在转身的时候Move的灯球会被玩家的身体挡住从而导致定位不到玩家的手。采用了光线追踪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环境光过于明亮的时候也会影响定位的准确性。定位的不准确还表现在PSVR头戴和Move经常需要校正,尤其是在动作幅度比较大的游戏当中,游戏中的手还偶尔会出现不正常的抽搐抖动。

使用PSMove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方向控制的缺失。由于当年发售的PSMove中有摇杆和方向键的左手柄上并没有配备小灯球,所以PSVR只好采用了两个右手手柄,这样一来在使用双Move的游戏中往往都是玩家不能移动的类似轨道光枪的游戏。需要控制方向的游戏则只能选择使用Dualshock4手柄了。当然这个问题有望在枪型控制器PSVRAimController发售后得到解决。

显示效果

PSVR另一个一直被人诟病的问题就是分辨率。在手机VR产品都借着手机屏幕发展而达到了2K级别的时候还使用1080p,单眼960*1080的分辨率实在是不够看。

但是事实上,由于PSVR采用了全像素的RGB排列方式,而VIVE的2K是两个像素共用一个RB像素的pentile排列方式,在子像素数量上,其实PSVR反而是稍占优势的,清晰度尚可,纱窗效应也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在黑背景白图案的情况下,子像素协助构图的运用会使图像边缘出现轻微的彩边现象。

在非VR的情况下,PSVR还支持影院模式,起到代替显示器的作用,不过在960*1080的分辨率下再裁掉上下两边使比例达到16:9,分辨率就只剩下480p级别了,意义并不大。

顺带一提,在USB连接到PS4的情况下,PSVR可以连接任意HDMI设备并以影院模式使用,也就是说PSVR的HDMI接口并没有检测设备的功能,在索尼将USB接口开放之后,PSVR是可以通过连接PC等设备进行VR游玩的。

游戏效果

说到重头戏了,无论配置如何,参数如何,作为一款游戏设备的PSVR值不值得购买最后还是要着落到游戏效果的优劣。

而PSVR的总体试玩感受简单一句话总结就是:“进入游戏世界的感觉,真好”。

我知道,之前就有无数的游戏外设这样宣传过,“进入游戏的世界”,但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目前恐怕只有VR技术。它能够将3D的游戏世界放到你的眼前,让你用游戏中的视角观察整个游戏世界,而且你与游戏世界的互动也是完全直觉性的,不是“按下E可赛艇”,而是要用手去拿取,要摆头去观看的。

虽然分辨率不够高,手柄定位也不是很精准,但是一切都会被自己突然闯入的世界所掩盖,就好像你在中了五百万彩票的时候不会首先去为被扣去的税款操心一样。

PSVR能够提供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游戏,而是给用户一种另类体验的工具,一个带用户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钥匙。现实世界中你不可能变成蝙蝠侠,不可能操控一个巨大机甲,不大可能变成一个劫匪,你也不大可能坐上一辆前往闹鬼乐园的过山车,通过PSVR,你可以在家体验这一切。

PSVR游戏体验

与HTCVIVE和OculusRift上小品遍地,大作寥寥的软件形式不同,索尼的PSVR首发就已经有大量游戏支持并且其中不乏《蝙蝠侠:阿卡姆VR》、《古墓丽影:崛起》这样的热门IP,也不乏Guerrilla、圣莫妮卡这样等级的王牌工作室的作品,可以说PSVR购买首发的玩家们也不用担心游戏阵容的问题,当然后面紧接而来的《生化危机7》等大作也很值得期待。

在拿到PSVR的同时,电科技还拿到了几款PSVR游戏,详细的游戏测评将在稍后放出,这里电科技就大概点评一下几款游戏,给有购买意向的玩家做个参考。按照推荐程度排名。

《生化危机7:厨房》:6/10

卡普空的大作《生化危机7》在今年E3上宣布全程支持PSVR游玩,受到了生化粉和VR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延期到明年一月的本作为了“补偿”玩家,推出了支持PSVR游玩的试玩章节《生化危机7:厨房》。本作画面不错,气氛营造很到位,港服仅售8港币,缺点是互动几乎没有,流程只有4分钟左右(说白了就是个VR小短片)。但是考虑到售价低廉,还是值得一试。使用Dualshock4游玩。

《奧!我好神》:6.5/10

一个使用Move游玩扮演菜鸟上帝的小游戏,港服售价23港币。比较活用了Move的特性,玩家需要利用有限的神力给星球上的生物提供雨水,引导他们崇拜神,创造火与武器,抵挡陨石的撞击,击败邪恶的恐龙。目前只开放了两个星球,游戏还在开发中,画面一般,中文界面和语音,老少咸宜的游戏,适合引家人入坑。

《初音未来VRFutureLive》:7/10

可以用VR令玩家身临其境地听初音演唱会的游戏,游戏中玩家可以随心所有选择作为,甚至可以上台与初音亲密接触,可用Dualshock4游玩,也可以用单个Move游玩,游戏中手柄可以变成荧光棒、小鼓等,游戏中玩家需要随着节奏摆动手柄。每首歌都可以由玩家选择,最后还有一首单人安可表演。游戏界面为中文,初音粉丝不可不体验的游戏。

《RIGS:机械化战斗联盟》:7.5/10

由开发了《杀戮地带:暗影坠落》的Guerilla工作室制作,游戏中玩家可以操控不同的机甲与AI或线上玩家展开比赛,是索尼在VR电竞方面的一次大胆尝试。游戏中机甲数量众多,不同的机甲有不同的特技、性能和武器,在战斗中,机甲可以在移动、治疗和战斗三种模式中切换,游戏还有deathmatch、橄榄球和强撞竞赛三种模式。

总体来说游戏对新手很不友好,平衡性也有待调整,每次比赛开始结束的动画都非常长还不能跳过,非常影响游戏流畅性。游戏画面很棒,同时体质不好的玩家很可能会眩晕。

《古墓丽影:崛起》:7.5/10

不可否认,《古墓丽影:崛起》是一款佳作,但是其中内置的VR关卡就有待商榷了。游戏内容就是劳拉为了避免被赶出宅邸而寻找父母隐藏的遗嘱的过程。游戏的画面是很不错的,但是游戏一般,不够有趣。游戏的移动有瞬移和自由行动两个,瞬移的话感觉怪怪的,而自由行动几乎没人能够受得了,非常容易眩晕。

《HereTheyLie》:7.5/10

这是一款由制作《战神》的工作室圣莫妮卡开发的恐怖游戏,游戏中玩家将在地铁和一片破败楼宇间探险,一边寻找电池一边躲避长得像鹿的恐怖生物一边追寻一个浑身发光的女子,气氛营造很到位,游戏界面和语音为中文。游戏的界面非常灰暗,基本就是黑白的,过大的场景使得游戏画面比较粗糙。按L、R小角度转身,但是不熟悉的话转完容易懵,也可以用VR头盔转头,但是玩下来脖子会疼。

《直到黎明:血戮》:9/10

UntilDawn™_RushofBlood_20161022205552_2016年10月28日下午6.31

这是一款继承了《直到黎明》世界观的恐怖轨道光枪游戏,可以使用Dualshock4游玩,但是使用Move体验更佳,游戏界面和语音都是中文。游戏的画面中等偏上,身临其境的恐怖感令人不寒而栗,射击的爽快感满点,地图的设计也颇具新意,每玩一关都是一场令人难忘的奇妙旅行。游戏中隐藏了不少可以射击的隐藏要素,有众多枪械可以选择,换弹夹的时机也值得研究,还提供了多个难度,算是当前流程最长的VR游戏大作也不为过,强力推荐。

《蝙蝠侠:阿卡姆VR》:10/10

游戏分成多个关卡,从最初父母被劫匪杀害开始,到在蝙蝠洞中寻找线索,再到在哥谭市中寻找罗宾和夜翼,最终XXXXXXXXXX(剧透预警)。游戏可以使用Dualshock4,但是想要体验完整的VR的体验还是得用Move,遗憾的是游戏不支持中文。游戏中玩家能够百分百以蝙蝠侠的视角领会整个故事,故事也保持了蝙蝠侠系列一贯的高水准。

抽血、化验、检查尸体、使用钩抓枪、蝙蝠标、分析仪,甚至近距离全方位观察出现在蝙蝠侠作品中的每一个座驾,玩家在游戏中可以确认自己就是哥谭市的法外骑士——蝙蝠侠布鲁斯韦恩。在游戏中为了避免眩晕,玩家的移动采用瞬移方式。《蝙蝠侠:阿卡姆VR》为了解决PSVR的转身后的遮挡问题,任何时候按下Move上的圈叉三角方块键都可以实现180度转身。

游戏的流程不长,初次游玩的通关时间在一个半小时左右。但是这才只是开始而已,借助新奇的VR体验,游戏中在各种难以想象的地方设计了数十个隐藏要素和谜题。游戏中的谜题也都紧贴VR主题,与场景有充分的互动。《蝙蝠侠:阿卡姆VR》不只是一款PSVR游戏,甚至可以称其为一个PSVR游戏设计的教科书,在众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满分推荐。

《PlayStationVRDemoDisk》:?/10

目前电科技接触到的游戏就是以上几款,不过不得不提的还有索尼的《PlayStationVRDemoDisk》这个游戏试玩合集,在港服上是可以免费下载的。游戏中包含了大量游戏的试玩,虽然只能管中窥豹一番,但是还是可以看到坦克模拟驾驶游戏《BattleZone》和游戏合集《PSVR世界》等几款游戏都十分优秀,在这里顺带一提。

PSVR游戏的未来

一直有人称VR为被资本热钱炒热的概念,VR内容的缺失是因为VR本身并不是一个适于承载内容的平台,很多VR游戏会造成眩晕,传统视频内容在VR上体验不佳也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电科技这次接触PSVR的过程中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并不是VR不适合承载内容,而是真正适合VR平台的内容形式还没有出现。

就像一百多年前电影初生的时候,当时电影的发明人卢米埃尔兄弟能想到的也只是拿它记录下生活中的一些画面,将之视为作为取景的器材而已,完全没有想到他们的发明具有巨大的叙事潜能。同样的VR的游戏模式为什么一定要是《使命召唤》、《神秘海域》?像《蝙蝠侠:阿卡姆VR》这样的游戏形式不就是一次旧时代向VR时代发起的冲锋么?

更不用说近十年来游戏也已经走进了一个过度注重机能画面的怪圈中,一个个游戏长得越来越像,得画面者得天下。而评价一个游戏的时候,画面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重,游戏性越来越被忽视。但是在VR时代,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现在广受欢迎的《BattleZone》并没有真事绚丽的画面,在VR提供的临场感之下,真实性已经不再那样重要,玩家再一次有机会将视线转向游戏的内核。

PSVR根本不是VR界的威胁

确实,昂贵的HTCVIVE和OculusRift在技术上比索尼PSVR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但是事实证明在市场上HTCVIVE和OculusRift毫无疑问是失败的两款机器。

不以内容为核心的硬件都是耍流氓。

发售了许久的HTCVIVE和OculusRift虽然引起了大众对VR的兴趣,也得到了率先体验过产品的极客们的赞誉,但是遗憾的是两款设备的高售价和杀手级软件的缺失导致了它们的销量数据十分难看,而设备的小众化又致使传统游戏厂商巨头们对其兴趣寥寥,成为了一个恶性的死循环。

索尼的PSVR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索尼凭借多年来在游戏领域的强大号召力,以及PSVR令人瞠目的预售成绩成功得到了游戏厂商的巨头的鼎立支持。目前的境况是PSVR的销量已经吸引了HTCVIVE和OculusRift的大量优秀游戏开发商转投索尼的怀抱。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索尼的PSVR对于HTCVIVE和OculusRift来说就是一个威胁。HTCVIVE和OculusRift发售时望游戏阵容和售价而却步的玩家们并非对VR不感兴趣,只是高昂的入圈成本使他们选择了对VR产品继续观望。体验优秀的机器太贵,而便宜的手机VR盒子那劣质的体验又给很多用户留下了很差的印象,将他们推出了VR的大门。索尼的PSVR的到来为何能引来购买狂潮,原因也就是因为终于能有一款廉价的VR设备能提供上佳的体验和游戏阵容,更何况还顶着“索尼大法”这块品质保证的金字招牌。

在游戏的品牌号召力上,HTC、Facebook与索尼实在不是一个量级。而现在“某宝”上原价3699元的精品版已经被“不生产PSVR,只是让它价格回归价值的搬运工”的黄牛们炒到了5500元以上,除了代表了PSVR的魅力之外,也说明玩家并非不能接受较高的定价。HTCVIVE和OculusRift是有机会的,不过是整个行业缺乏引消费者入门的这样一款杀手级硬件。所以说,索尼PSVR的推出对于VR行业尽快成型,对于竞品HTCVIVE和OculusRift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BragiTheDash蓝牙无线智能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Bragi的Thedash无线耳机,相信关心智能周边设备的玩家都不会陌生,但是关心耳机的发烧友应该不太会接触到。据说,Bragi这家初创公司的主创人员原就职于苹果公司?所以打造这款在功能上如此偏极客风格的Thedash智能耳机也就不奇怪了。而同样受到iPhone7和Airpods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开始关注类似Airpods或者Thedash样式的耳机。而简单浏览Thedash的官方介绍,发现它如此丰富的功能后应该至少会被小小震撼到。250美元[国内首家2000元人民币]的售价也并不算太贵。Thedash的体验如何呢?感谢网友提供送测样机。

虽然说类似Thedash这种左右声道完全分开的无线蓝牙耳机是受到了iPhone7和Airpods的刺激才被更多人关注,但无论是Thedash还是Airpods都不是这类左右分开蓝牙耳机的先行者。而Thedash的样式则更为传统一些,早年的单声道蓝牙耳机很多采用类似样式,它有不错的人体工学设计,佩戴后正好填满人的外耳凹陷的形状,和发烧友用的定制款入耳式耳机的样式也是类似的。

Thedash采用塑料外壳,外侧部分是亮面塑料,中心区域的外圈有月牙形的指示灯显示耳机工作状态或电量状态。中心黑色区域则是主要触摸操作需要解除的区域。外侧有两个小的开口,应该是拾音麦克风的安放位置。而耳机内侧[与人耳皮肤接触的部分]的外壳则是比较细密的类似橡胶质感的涂层,触感上没有明显的橡胶偏软的感觉,只是有一点点软,佩戴舒适度和接触舒适度都不错。当然,Thedash耳机还可以带一个全包裹的耳机套,这样配合起来就足够柔软了。

Thedash左右声道耳机平时可以放在电池收纳盒中,这个小盒子要比Airpods的作用更多。拿起Thedash耳机可以看到它的上面有5个金属触点,因为Thedash的两只耳机中都自带了存储的空间,当它们放在盒子内,小盒子通过USB和系统相连时就可以看到这两块存储空间。对于本地播放音乐文件的拷贝,还有刷机,都需要通过USB交换数据文件。

不过,由于Thedash耳机在外形上追求更多人体工学的曲面,所以放在盒子里虽然有磁性触点吸住,但却不能很稳的放在盒子里,此时Thedash的“极客山寨性”表现出来,用了一个可以固定的泡沫放在耳机上来让它们保持稳定,这还不算完,外面还套了一个铁套子,形成了抽屉状。这两点设计让Thedash耳机本身的高科技形象毁于一旦。

而Thedash的耳机外加这条泡沫和电池盒总重量[不带全包裹耳机套]达到了155克[实测],单只耳机的重量为7.2克。而Airpods全套重量为46克,单只耳机重量为4克。14克以上的入耳式耳机佩戴时会明显感觉到是偏重的,不过好在它的外形设计和与皮肤的触感都不错,佩戴的舒适度可以接受。而且这种样式的耳机戴起来确实比Airpods生硬的“剪断”耳机线的设计更好看一些。

BragiOS与操作体验

从外观来看,Thedash的科技感可能来自于它的呼吸灯,它的多触点,它的感应器。而内在就会发现,这确实是一款真正打造的智能耳机,与它对比的原本想象的可能是Airpods一样的耳机,但真正从功能来说,应该对比的是Applewatch才对?因为它根本不是一款以耳机为主要功能的产品。

初次配对上手:Thedash内置BragiOS操作系统,目前BragiOS做了2.2版本的重大更新,可以支持更多国语言,也包括中文[刚买到是OS1.1版本]。但是!去百度搜索Thedash,可以得到很多它的刷机问题的讨论。BragiOS2.2可以通过连接电脑“线刷”,官方有更新程序,通过向导可以完成。不过这个过程中,有两步需要用顶针去顶盒子上的Reset小孔,这个过程如果不按上面的时间[2秒,5秒]精确操作,刷机一定会失败!刷机过程痛苦,网上的各种窍门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研究。这里不做过多吐槽。

Thedash耳机的左右两只负责的主要功能还有所不同。第一次使用就会发现这个奇妙之处。它的右声道那只,从配对开始就是主要负责音乐播放方面的功能;而左边那只则负责心率,降噪,计步等等操作的[有些是操作相关,有些是功能相关]。长按右声道外侧,根据语音提示,可以进入到蓝牙配对模式,比较神经质的是,配对竟然会念一个6位数的pin码,在手机上输入。配对完成后,可以进入左声道功能配对!此时配对不需要进入到手机内的蓝牙设置,而一定要安装手机app,同样长按左声道耳机外侧,根据语音提示进入配对,打开Bragi的app,可以实现连接。在BragiOS2.2下,这个连接很顺畅,但那个6位pin码,很有可能弹不出来或者不念,不过OS1.1下,左声道与app的配对连接都很困难。

左右声道操作功能:打开Bragi的手机app,可以看到一些它的功能。如图所示,主界面上方有两只耳机,点哪只就有哪只的主要功能讲解。如左侧,滑动是WindShield功能,音频穿透功能的开与关[三个状态切换];点击两次可以报时;如果正在进行计步器[包括骑车和游泳]运动统计功能,单击可以开始结束活动。至于什么是进入下一项活动?目前没搞明白。

点击右侧耳机,可以看到主要是音乐播放功能。滑动可以调节音量大小,单击可以播放暂停音乐,双击下一首,三击前一首。还有考验手速和耐心的,“点击两次按住,点击三次按住”,分别是快进和快退。真的有人有兴趣这么操作?长按,可以进入本地音乐播放。

主要特色功能

活动:指跑步、骑车和游泳的运动相关统计。我们只做了跑步的体验,在打开功能后,它会读取手机的GPS数据[iPhone上有GPS被后台使用提示],而和很多运动软件一样,你需要输入你的基本的身高体重的数据[神奇的地方在后面]。从统计数据来看,跑步中Thedash配合软件可以提供步数、运动距离、心率的主要监控数据。

MyControls:似乎这个里面是最近几版新的BragiOS下提供的一些新的触控和动作识别功能。第一,头部姿势。app的向导做的很清楚,很容易上手。据说,摇头可以“切歌”,点头接听电话,摇头拒接电话,头部姿势可以选择菜单。而点头摇头可以在设置里做一次次系统的校正,但从我们使用来看,点头很灵,但摇头基本识别不出来。所以整套功能基本作废。不过以上功能是可以开启和关闭不用的[关了能省点电吗?]。触摸操控:这个是除了最基本的触摸操控外的新的触摸操控。播放音乐时,单击可以暂停播放音乐。以及播放歌曲时关闭“音透”的一个开关选项。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这里设置,还起名字叫“触摸操控”??例行程序:这里可以设置第一次戴上耳机时是否报时,以及每个整点是否报时。

声音:这个选项是耳机实现与众不同智能化的功能设置所在。音频穿透,官方也简称它为音透,这个功能是BragiOS最初版本就带的功能。它就是降噪耳机中的AmbientSound之类的拾取环境声的功能。打开后,可以从耳机的麦克风听到外界的声音。可是这个耳机密封性能比普通入耳式耳机差不少,它又没有主动降噪功能,为啥还要用麦克风拾取外界噪声??而Windshield听起来还以为是降噪功能,结果是在音透打开下降低风噪的功能,实际体验,只能说这功能不知所云。

右侧,有一个主音量的推子。也就是说Thedash耳机和系统音量是不同步的,这个推子放的位置,就是系统主音量的最大音量,如图所示它默认在有横线的位置。在这个音量下,其实搭配手机,在非常吵闹的大街上,公交上音量是有一点不够用的。不过如果把推子放到最大,那输出功率是足够大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做选择。但要注意,通过手机的音量键操控的是系统音量,通过耳机的触摸操控操作的是这个推子同步的音量。

设置:在这个选项中有前文谈到的点头摇头的校准,与手机操作系统健康系统数据的共享,以及耳机外侧的发光是否在佩戴时点亮的开关。还有两个触摸相关的功能又放在了这个选项里[触摸项目里为什么不放?]?一个是左右声道同时按住,可以锁定设备。另一个是Beta版功能,戴上耳机后,敲击耳朵前侧的脸[没错就是手机直接点面部的肉],可以激活Siri,我们实际使用没成功……

具体功能体验与吐槽

如果你是认真阅读本文,从行文的态度大家应该可以分析到,下面会进入到狂暴吐槽阶段。我们一一对应上面的功能来谈谈具体耳机体验如何。

计步器与心率:由于体力不佳,所以虽然选的跑步,其实我在走路[没有走路选项],但经过4次2-3公里走路发现这个计步器非常不准。当然,它的计步器功能必须要点活动开始,才能真的开始。结束也要点结束,才会作为一次记录被保存,否则就丢了。计步器如此简单的功能,与iPhone统计的相比,有10-20%的差距,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次巧合,突然明白了!如图所示,Thedash耳机的步数是如何得到的?不是通过传感器。而是通过GPS获得你行走的距离[这个数据来自于手机GPS,当然准确],然后除以用户输入的身高后,它预估的个人步长,得到的。例如,我身高185cm,系统预估步长123cm。如图,2.6千米的距离,除以1.23米的步长,就是2113步!而如图统计的步数是2124步。而实际步数有近2500步以上。

也许跑步的话,就更接近1.23米的步长了吧。但一个如此定位的耳机,竟然连计步器的传感器都搞不定,还要用算数的方法去取一个接近值,这实在是太落后了。

心率方面,Thedash的表现要比计步器靠谱多了。我们知道,通过耳机来获取心率在手表绿色Led辅助获取心率设备之前,是很靠谱成熟的方法。在很早以前的运动型耳机上就有类似功能。不过Thedash是如何获得心率的?方法不详。但结果同样不能令人满意,如今的手环和智能手表,通过绿色LED辅助活动心率的数值准确率和人工数的基本完全没有差别。但Thedash即便在很好的状态下也会有5-10%的差距[比真实数据偏小],当然还有抽风状态。为此测试,我专门跑了一个30米冲刺,Thedash的心率却狂降到70,也许把这次测试当做耳机的恶作剧更令人信服。与行业基本水平相比,Thedash心率监测的准确度同样太差了。

触摸操控:有不少网友在索尼1000X耳机下留言表示不能接受索尼的触摸操控,而我们的测评中也并没有谈到1000X触摸操控不好,为什么?因为相比FIILDiva和Thedash,索尼的触摸操控其实并没有太大问题,而且连续操作的反应速度要比Diva快一些。那么在Thedash这么小的面积上触摸操控,抱怨索尼1000X的用户,应该可以想象到杯具了。

还好,又不是不能用。但你肯定不会想用。总体来说,单击、双击的操作准确性还是可以。但Thedash却有一个长按的功能,单击和双击有可能时间长了被识别为长按。由于面积很小,单击手滑了,也可以被认为是滑动。所以误触发概率很高,但如果想用,还是可以用用的。

音透和WinShield:作为一款被动隔音性能极为一般的入耳式耳机[在入耳式耳机中被动隔音性能很一般],为什么要去做音透功能?我们知道音透,AmbientSound等环境声拾取功能是因为主动降噪耳机把噪声降到太低太低的水平,所以打开这个功能,去拾取外界声音。那么TheDash又没有主动降噪,这功能是干嘛的?助听器吗?可以考虑向这个方向发展。至于WinShield,没体会到它所说的效果,不能理解。而实际体验是,在打开音透后,在开启Winshield会听到更大一些的高频噪声。

声音:前文谈到,Thedash耳机系统内部设置了一套音量管理,它不能和外接手机的系统音量同步,说实话,这在蓝牙连接的音频设备中不多见,因为这就浪费了蓝牙本身带来的一个便利的功能,考虑到耳机触摸调节音量又不是那么好用,所以整体体验肯定谈不上好。如果你没有发现这个功能,或者把它设置到了不合适的位置,还会造成声音过小或过大,无谓增加麻烦。

更恐怖的是!Thedash耳机本身底噪实在太大,这也许就是App里面将默认音量放在相对较小的位置的原因。Thedash带上以后,它的底噪高频丝丝声极为明显,要知道,它可是一款入耳导管塞的并不是很严密也不是很深的耳机。Soomal测评播放器和耳机时,极少谈到声音底噪,因为用目前高灵敏度耳机是可以听到一些播放器里极为细微的底噪的,这是因为现在新耳机的灵敏度实在太高了。但是Thedash的声音无法让我们忽略,推测这样的底噪能不能达到-85dB以内的噪声级都是问题。而如果把系统的音量开到最大设置,那估计底噪会达到-80dB或者更高。

不过,在声音相关功能方面,内置的播放器算是稳定,不过似乎也没有太大使用的兴趣了,还得靠触摸操作…………

电池与系统:BragiOS也许是一个小型的Linux或其他定制系统,这套系统在极低能耗处理器下运行的稳定性同样令人失望,耳机比较容易出现莫名其妙连续卡顿的情况,当然放着不动,过几分钟就好了。耳机的电池续航能力,比实际标称6小时肯定要短。根据官方标称,电池盒还可以提供4次续航能力,实际使用来看,应该达不到这个水平。而这还存在一些bug。

耳机佩戴播放音乐时,单独拿掉右侧声道会音乐停止,并且计步器功能停止;单独拿掉左侧声道,音乐却不停止[但心率似乎在左侧,没法工作了]。耳机理论上摘掉后xx秒,系统会识别被拿掉停止和手机连接。但我们把耳机摘掉放在口袋里,电池在4小时内完全用光。

而作为一个如此极客定位的耳机,在电量显示方面却无法看到电池百分比!!而只能用耳机上Led颜色来判断。所以,我们也不知道运动半小时或1小时,到底耗电多少,因为这个耳机的绿色Led状态似乎格外的长,只能说Led显示电量的准确度也很差。

音质:BragiThedash的耳机音质在蓝牙小耳塞中素质并不算差,近年来扬声器技术的进步让入门小耳塞的音质水平都有不小的进步。不过,它的底噪太大是很明显的设计缺陷。而从整体声音风格来说,Thedash的风格比较中性,整体声音比较清淡,耳放的效率和输出功率可能不算大,整个声音相对扁平,动态表现较为一般。但高频的细节作为无线耳机并没有过于刺耳。根据官方资料,Thedash是支持AAC和SBC蓝牙音频编解码模式的。

总结

Thedash的官方介绍让我们对这款耳机的各种功能非常期待,它显然不是一款为了听音乐而设计的耳机,而是一款真正的可以听音乐的智能穿戴产品。如果从音乐应用角度出发,它可以播放本地音乐,可以定制本地播放列表。可以触摸操控,蓝牙播放音乐,功能是基本完整的[但系统不稳定,卡顿等问题还是比普通耳机多很多]。

如果从智能穿戴设备角度考虑,那Thedash就是彻彻底底的不合格,甚至是滥竽充数之作。电源管理不成熟,系统稳定性差,诡异实现的计步器,准确度差的心率统计,莫名其妙的音透功能,还有不那么好用的触摸功能。不嫌事多还增加的什么Beta版的MyTap功能[戳脸]和点头摇头识别,这些功能连正常展示出来一次都困难。

也许你优越的条件让你错过了上世纪90年代各种不稳定而折腾的PC,也错过了本世纪Android智能手机起步时的恶劣体验,机会终于来了,来体验一下这款智能穿戴产品中虐心之作吧。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