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 > 正文

评测KEF M400头戴式耳机和Mac QQ有什么特殊性

发布时间:2022-07-07 10:08:33来源:

导读 讲过不少QQ的萌化历程及其原因,但是Mac用户的阅读反馈通常都是哪有,你在骗人。这也是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有趣之处:基于迥异的场景,产品需

讲过不少QQ的“萌化”历程及其原因,但是Mac用户的阅读反馈通常都是“哪有,你在骗人”。这也是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有趣之处:基于迥异的场景,产品需要优先辨别用户的主流需求。MacQQ——或者说MacOS环境下的多数软件——之所以如同沉默的巨石巍然立于喧嚣的流水中,完全不似同款产品在Windows里的争奇斗妍,只是因为Mac版本的开发早已约定俗成,要想融入苹果提供的生态体系,必须摒弃那些市井化和娱乐化的元素,而遵循“效率第一”的原则。

曾有段子是这么念的:

PC用户有三宝:补丁、皮肤、注册表。

Mac用户折腾少:热键、触控、免打扰。

因此,即使同为QQ软件,它的“双面性”也是相当有意义的,而MacQQ的独特逻辑,则始于用户对于Mac使用场景的天然定义:这是一台工作终端。

就在上周,MacQQ的新版上线了被称作“极简模式”的功能,将原本会占用整个屏幕2/3的QQ面板缩减了一倍,使MacQQ能够和工作文档以3:7的结构分屏呈现。

为了实现这种效果,MacQQ继续瘦身,除了保留必要的沟通窗口之外,大部分常见的QQ功能——比如群内头像、消息摘要、各种增值服务的按钮等——都被弱化甚至裁减,最终成果就是史上最为洁净和简单的一款QQ从此问世。

这并非是腾讯首次尝试将QQ简化,资深网民应当对名为“腾讯TM”的产品尚存记忆。

TM当时其实是QQ在与MSN竞争时所推出的办公软件,本质上就是一个极致化的通讯工具,拿掉了QQ的广告、交友和娱乐等功能。腾讯希望TM能够被应用到办公场景,弥补QQ所不具备的成熟和安静。

有据可查的TM最后一个版本更新,是在2012年。换句话说,TM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一定程度上为用户提供了替代选择,却又保持了腾讯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但是,起到决定因素并使TM得以“功成身退”的,还是QQ自身的强大,在独占国内的IM行业之后,腾讯亦可从容的重新划分各条产品线的领地与边界。

最近几年,Mac出货量的逆势增长已经创造了令人侧目的产业奇迹,苹果也受惠跻身为全球第四大PC生产商。它在西方市场深受工程师和设计师等职业人群的爱戴,MacOS的优雅和易用性居功至伟,然而,从中国的四百万Mac用户来看,他们选择Mac的最主要原因,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外观、屏幕和性能。

在这份出自腾讯ISUX研究中心的报告中还显示,有着超过1/3的中国Mac用户为自己的这台苹果笔记本电脑安装上了微软的Windows系统。这种行为常被自认血统纯正的Mac忠实用户嘲讽为“土鳖”,大有“你们配不上苹果”之意,但是真正推动“不忠”情结产生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流国产软件广泛欠缺对于Mac的支持。

因为Mac用户规模的绝对值不高,加上Mac环境亦不允许软件执行它在Windows下的各种弹窗广告,种种原因导致基于中国逻辑的免费软件开发Mac版本多以亏本告终。而苹果在实际上也鼓励开发者将软件放进应用商店明码标价的发售,培养用户付费购买软件的习惯,这更是刺痛了中国市场的神经。

久而久之,在Mac里愈来愈难找到完美兼容的头部国产软件,这固然难不倒资深果粉——他们大多能够相当娴熟的找到小众却有用的替代产品——但是对于那些真的只是冲着Mac造型漂亮、品牌上佳等原因买下机器的消费者,承受被嘲讽的压力为Mac装上发热严重的Windows系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所以,Mac的中国生态其实需要腾讯这种“不差钱”企业的介入,以战略级的布局将Mac用户纳入重视范畴之内,不计短期回报的为MacOS贡献优质软件。

当然,这种期待,仍然显得有些不切实际。

Mac的销量增长难掩PC行业的整体萧条,开发PC软件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称得上“奢侈”了,更不必说为规模远低于Windows的MacOS量身定制。

就像WindowsPhone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说服开发者在做完iOS和Android版本的App之后也为自己做一个版本,成本决定了开发者只能选择末位淘汰。

而对Mac用户而言,想要享受优雅系统的代价,就是要将自己逼成“专家”,学会从调教到征服的过程。

KEFM400头戴式耳机测评报告

KEFM400是KEF压耳式耳机中的次旗舰,定位略低于M500,Soomal曾经在2014年6月发布过《KEFM500头戴式耳机测评报告》[作者:赵宇为]。M500的官方定价大概在2200元人民币,而M400的官方定价为1700元人民币左右。海淘价格M500价格在1700元左右,而M400的价格在1300元左右。与我们之前刚刚测评过的天龙MM300耳机相比,KEFM400的耳机声学结构、外形、价位和定位都极为相似。我们来看看M400的表现如何。另外感谢网友再次将KEFM500提供给我们测试对比。

由于我们最近对KEF的产品测试的比较多,这里不再对这个品牌做介绍了,相信大家应该不会再认为KEF是某山寨品牌了?如果实在不了解,可以自行学习一下。从KEF产品的售价我们可以发现M500和M400的定价差别并不大,而M500的价格相比B&W的P系列,并不算高。在2014年测评M500时,我们当时刚刚测评完B&WP5,也简单进行了声音方面的对比。从外形来看,KEFM400、M500和B&WP5、P7以及天龙的MM400是非常接近的。声学结构方面也非常相似,当然细节有所不同。

与KEFM500使用整块铝材切割的外观设计不同,M400采用了铸铝压制的头架和外壳,外壳表面有一定的弧度造型,可以选择的外观颜色也比M500更多,耳机会比M500更轻,外形尺寸也稍小一些。不过M500整块切割铝材看上去线条硬朗,是硬件产品设计中典型的极简化风格。而与天龙MM300相比,KEFM400的尺寸也稍小一些。但耳垫部分的尺寸和佩戴的感受,尺寸上的差距基本可被忽略。可以说它们是非常相像的三款耳机。

KEFM400耳机采用了可折叠收纳的设计,和M500的折叠样式基本一样,而天龙MM300不可向内折叠收纳。KEFM400采用了单侧可插拔连接线,接口为一个加长的3.5mm四段插头[代线控的耳机线],耳机可以支持苹果产品的多功能线控操控和通话功能。不过在M400耳机的插孔,只是在深度上加大,没有做插头与插座的锁定结构。而天龙MM300是做了椭圆截面的柄部防止转动。而KEFM500的接口在耳机侧面,比较别致,同时是使用了2.5mm直径插头。我们原本打算M500和M400换线搭配试试的,但因此暂时未能达成。

从KEF官方提供的数据和爆炸视图来看,KEFM400的耳机腔体后部的外壳以及内层的腔体外壳与M500不同[外形不同],前侧调音板,耳垫,单元尺寸和安放位置基本一致。KEFM400使用了CCAW音圈,40mm直径的钕磁铁扬声器单元。官方提供指标,灵敏度101.5dB,阻抗32欧姆[M500103dB,32欧姆]。由于KEF明确了为iPod和iOS设备优化,高灵敏度的设计也是常见的做法。而天龙MM30096dB的灵敏度确实在同类耳机中偏低了一些。带来的问题我们在之前测评中已经谈到。

我们对KEFM400耳机煲机大概200小时,感谢网友继续提供森海塞尔Momentum2.0以及KEFM500进行AB对比。当然,主观对比中,我们还会重点对比天龙MM300,因为相比Momentum,天龙MM300和KEFM400的声学设计、尺寸都是极为相似的。测试使用iPhone6Plus、vivoX5Max和FIIOX5K播放器作为主要参考。

整体印象:说实话,如果没有网友提供M500,一年半前测评过的M500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已经无法完成今天的评价。不过,在今天测评发布之前我们刚刚收到M500,M500的风格与M400还是有很明显的差别。在解析力方面,M500也确实比M400和天龙MM300略胜一筹。而M400和MM300素质非常接近,主要在中高频、中频和低频的风格和细节上稍有不同。这也让这两款耳机的声音形态有比较明显差别,同时还不要忘记,M400的灵敏度比MM300高得多,所以它确实容易驱动不少。

高频表现:M400的高频拥有不错的解析力,相比天龙MM300,它的声音更为松弛,中高频的动态会明显好于MM300,但在高频较高部分,两者表现非常相似,M400的高频瞬态会稍缓一些,对于打击乐、拨弦乐器的高频会显得细节稍好一点。而MM300的高频更为紧凑,控制力更好。在高频较高和极高频的表现上,两者最为相似。不过在高频到中高频部分,MM300的动态受到低灵敏度的影响,声音显得比较死板,张力有些不足。而KEFM400在这部分的动态会稍好,声音听起来会更加开阔。不过与KEFM500相比,以上两者的高频解析力要差一个级别,同时M500的高频似乎更为松弛一点,虽然这不能和开放式耳机相比。查看我们在KEFM500测评中谈到,M500的高频是比B&WP5更为松弛的。

中频表现:KEFM400的中频在搭配iPhone级别的音源时就有比较好的动态表现,相比MM300,M400的声音更为立体,人声表现会明显通透了不少。虽然我们在MM300的测评中谈到,MM300相比Momentum来说,中频扎实了不少,但也谈到了它的中频发紧的问题。其实对于封闭式耳机来说,MM300这样的中频表现很常见,要做到比较松弛并不容易。但对比过M400明显更好的中频动态,相信去听MM300还是有些奇怪。相对来说,这种差别在人声表现上相对更容易让人产生喜好不同的选择。而在vivoX5Max或者更好的音源下,MM300的女声的表现也是非常干净的,声音的厚度会比M400稍好一点。但在高品质音源下,M400更能体现声音的舒展,和一些解析力的优势。

低频表现:M400的低频与M500上相对清淡的风格稍有不同,当然也不是B&WP5那样故意挤压的加强,如果M400、M500和天龙MM300、B&WP5四个对比,那么M400和MM300也是最为相近的。它们的低频虽然略有挤压的加强[这种结构似乎必须做类似处理,否则就是M500偏清淡的风格],但都是非常轻微的。不会像森海塞尔大小馒头那样的风格,也不是B&W的风格。不过,KEFM400的低频相对更加松弛,因此它可能损失一些瞬态的控制力。而天龙MM300的低频比较紧凑,虽然低频瞬态表现干净了,但确实有些过紧,在流行音乐下听起来仍然是比较死板,而且下潜较深的解析力会受到影响。整体来说,M400的低频稍有挤压的加强处理,解析力与高端耳机相比有差距,但口味中性,声音稍偏松软,在封闭式、压耳式耳机中让整体听感保持了比较松弛的风格。

总结

总体来说,KEFM400的中频相比MM300有一定的优势,声音相比结构类似的天龙MM300要松弛了不少,这也让它的人声表现不但结像更好,声音张力有了明显优势,而比较松弛的状态也带来了稍好一些的解析力。与更高端的KEFM500相比,M400的风格并不想象,M500的声音更为细腻,虽然声学结构非常相近,但M500的声音还要明显更为宽松,解析力会更好。但中频的厚度还要比M400差一些,相对是比较清淡的风格。在高频部分,M400与MM300水平相近,风格类似,在高频高段相似度很高,而在接近中高频部分,M400的动态优势开始逐渐明显。而MM300开始变得明显发紧。

结合我们曾经测评过的B&WP5来看,它们大多使用了40mm直径的单元,但压耳式的设计可以说是向外观尺寸做出的妥协,也可以说是在如此外观设计下对40mm单元设计的挑战。按照原本开放式或者半开放式设计,40mm单元可以做出外形比M400、M500和MM300这样的耳机大的多的外形。

然而KEFM400、M500,天龙M500和B&WP5较小的压耳式尺寸让它们在动态表现上相对偏弱,不过如果在这些耳机刚刚发布的2-3年前听到它们,仍然会觉得它们的表现是惊艳的。在比较有限的空间内,特定的佩戴方式下,以上几款耳机还是表现出了不同的声音风格。而从声音表现来看,不同品牌间还是体现出了技术上的差别。B&W坚持在数码周边产品音频产品,高密度、重低频的风格,而KEF同样作为英式HiFi老牌,还是比较看重声音是否舒展。而天龙数十年来的音频产品虽然大多给人印象是“重口味”,但MM300似乎更像是偏重“指标”之作,声音收的太紧,没有太多“重口味”的表现。

而在以上几款耳机中,由于我们手边没有B&WP5,不能完全确定它的位置。而M500的素质确实高于M400,但比较清淡的低频不一定比M400适合比较重口味的流行音乐。天龙MM300虽然也有不错的表现,但相比KEF的两款还是稍弱了一些。当然,森海塞尔的大小馒头结构与它们不同,价位近似,声音表现明显弱于KEFM500和M400,但它的结构不同,耳垫内空间很大,所以大馒头的声音会非常松,但也会比较单薄,至于小馒头,确实在声音方面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当然,购买这类定位的耳机,品牌、外形设计也同样非常重要。鉴于之前测评KEF音箱时,被留言的网友认为是一个山寨品牌,可能不要对KEF和天龙抱有太高期望了。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