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达人 > 正文

牛羊下山专辑(牛羊下山)

导读 大家好,小体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牛羊下山专辑,牛羊下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题文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

大家好,小体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牛羊下山专辑,牛羊下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题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1)《从军行》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了苦战的场面?(2)《并州路》一诗中,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结句抒发情感的方式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二、解答

(1)“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运用了景物描写,“雪暗凋旗画”,写视觉,“风多杂鼓声”,写听觉。 (2)“垂泪”的原因,“黄榆落”秋景肃杀让人感伤,“孤城吹角”生活孤独凄苦,“牛羊下山”动物归巢,人也思乡,勾起思乡之情。 (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情感的直接表述;“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是写景,所以是间接抒情。 答案:(1)(2分)侧面烘托;视听结合。 (2)(4分)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3)(4分)《从军行》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作者决心保卫边疆,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并州路》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译文:《从军行》: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朝廷的将帅刚出了宫门,身着铁甲的骑士就直捣据点。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并州路》:秋日黄昏下的并州路(从后文看出是黄昏时刻),黄色的榆树叶落在敌人占领的城关上(故:消失的,以前的,在这里引申为被敌人占领的).被敌人包围的孤城才刚结束吹号角的声音,几个人就骑着马射雕回来了。大军的军帐跟临水遥相对应,牛羊从那上面下来(自:从某地方,在这里不是自己的意思).在外征战的人正在落泪,烽火就在不远的地方开始了(起云间必须用意译,就是在不远的地方)。赏析:《从军行》: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并州路》: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说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三、分析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这是一道诗歌内容概括的题目,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了结句的抒情方式的基本能力。作答时要明确是哪种间接抒情,都要明确所抒发的情感。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Copyright @ 2015 -2024 太行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 百度地图 | 360地图 | 今日更新